说道自古流传至今的园林,南方很多城市仍留有非常多的印记,地处南京的瞻园就是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古代园林之一,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,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明代被称为“南都第一园”。
说道自古流传至今的园林,
南方很多城市仍留有非常多的印记,
地处南京的瞻园
就是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古代园林之一,
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,
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
明代被称为“南都第一园”。
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,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,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,之后被乾隆年间知名于海内的大才子、大文人袁枚购得并加以改建,并题诗:
买得青山号小仓,一丘一壑自平章。
梅花浇屋香成海,修竹排云绿过墙。
嵌壁玻璃添世界,张灯星斗落池塘,
上公误听园林好,来画卢鸿旧草堂。
瞻园流传到现在,历经风霜,被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,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走进瞻园,看园林匠心,叹古今智慧。
瞻园位于南京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,相传,清乾隆帝南巡时曾驻跸在此,赐名瞻园。并在回京后,在北京长春园内摹仿瞻园而建成“如园”,可见瞻园是何等的壮丽和奇景,受到帝王的青睐。
袁江《瞻园图》中的北假山
清军攻入南京后遭到很大破坏,同治、光绪年间两次重修,民国时又逐渐荒废,1960年再度修复并局部改建为今日之现状。
瞻园园虽不大,却颇具特色,坐北朝南,纵深127米,东西宽123米,全园面积25100平方米,其中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,园林绿化面积15500平方米。园、宅合一,还有蔬圃、水田、鱼池等,实际上相当于一座庄园的性质。园内有乔灌木810株,竹类面积400平方米,共有大小景点二十四处,布局典雅精致,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,陡峭峻拔的假山,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,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,奇峰叠嶂。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,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。
主要建筑物静妙堂将园林划分为南北两个景区。北区较大,假山约占三分之一,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。北假山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山谷。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,这是中国园林中的唯一一例,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壁挺拔高耸,石矶生动自然。
另有高出水面9.5米的石屏置于平台之上,轮廓起伏明显气势磅礴从静妙堂远观效果尤佳。山前为水池,成为全园水景中心,采用开与合的对比法以取得“小中见大”的艺术效果。池东岸沿墙建游廊。西岸为土山花木自然之景。
南区假山上伸下缩,形成蟹爪形的大山岫,钳住水面,远远看去,水池上方形似酒壶的假山,竟似“螃蟹喝酒”的有趣画面。
进入假山内还可看到暗处有仿自然石灰岩的溶蚀景观,悬坠了几块钟乳石,造成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,层次丰富,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观。
山上的植物让这座假山透出了勃勃生机,水池东北各有古树两株,栽种于明代,已饱经600年风霜,紫藤盘根错节,女贞翠绿丰满。另有牡丹、樱花、红枫等点缀其间,衬托了南石山秀丽多姿的特色。
园之布局颇能顺随形势,因地制宜,正如园主人在《随园记》一文中所说的:
随其高,为置江楼;随其下,为置溪亭;随其夹涧,为之桥;随其湍流,为之舟;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,为缀峰岫;随其蓊郁而旷也,为设宧窔。或扶而起之,或挤而止之,皆随其丰杀繁瘠,就势取景,而莫之夭阏者,故仍名曰随园,同其音,易其义。
瞻园“一卷代山,一勺代水”的艺术效果,达到了雄壮、峭拔、幽深、自然的意境,这正是“循自然之理,得自然之趣”。
恢弘又不失精致,令人回味无穷的瞻园,也是1987年央视版《红楼梦》的取景地。
1992年,赵雅芝版的《新白娘子传奇》片中的白府也正是瞻园。可见其的至美和珍贵。
在古书中,也多次提及瞻园之景,《水窗春呓》中这样描写:
金陵城北,冈岭蜿蜒,林木氵翁翳,至为幽秀。最著名者随园、陶谷。陶即贞白隐居之所,而卜宅非其人,无甚足观。随园乃深谷中依山崖而建,坡陀上下,悉出天然,谷有流水,为湖、为桥、为亭、为舫,正屋数十楹在最高处,如兼山红雪、琉璃世界。小眠斋、金石斋、群玉山头、小仓山房,玲珑宛转,极水明木瑟之致,一榻一几,皆具逸趣。余曾于春时下榻其中旬日,莺声掠窗,鹤影在岫,万花竞放,众绿环生,觉当日此老清福,同时文人真不及也。下有牡丹厅,甚宏厂。园门之外,无垣墙,惟修竹万竿,一碧如海,过客杳不知中有如许台榭也。
图文综合网络